2015年10月16日 星期五

◆ 凌宗魁導覽[城史小旅行]:三井與台北城的關係

(2015/10/16)今晚七點來參加"城史小旅行"活動,由凌宗魁擔任導覽講師,在我們以為早已熟悉的台北車站附近街頭,由空間與建築來認識歷史記憶。此時正值繁忙的下班時間,我們由北門捷運站一路遊覽聽講,行至台博館終點,雖說常因環境嘈雜有時無法聽清楚,且這又是我完全陌生的主題,但講者指天畫地熱血陳述豐沛的知識並展示手上整本歷史影像參照,彷彿聽眾們都能隨著他熱切的眼光穿越時光回到那個我們陌生的歷史時刻,給大家很精彩充實的一晚。(然後凌宗魁老師看起來是個萌萌的年輕人啊!XD)

在捷運北門站二號出口集合,凌老師先談起台北市有所謂"西區門戶計畫"將對台北進行改造。對於台北市的計畫,日本時代想模仿柏林模式套在台灣,所謂首都博物館計畫,也就建設為現在的台博館。更早的清代劉銘傳在台北建火車站,主要是因貨運與軍事需求;做為"門戶",大稻埕取代艋舺,因為更靠近出海口,於是很多洋行、番學堂成立、電報設置,並規劃縱貫線鐵路到基隆。

北門站二號出口旁的塔城街是3-40年代才有的,對面空地原是清四進衙門,日治時期是宿舍。出口旁邊是台北工場,最早用作火車維修烤漆,有六個拱圈後來拆除變四個,戰後功成身退做為禮堂使用,現在因為捷運通過而挪移。經過挪移,使"古蹟"身分改變為"歷史建築",這往往是文化資產保存的宿命(唉)。旁邊因被文資工作者搶救登錄為古蹟而待整修的建築被工地圍籬圍上了,有很多仿藍晒圖的掛布可參考,例如電源室、男廁、食堂等。

●北門(承恩門)
接著過馬路走到北門(承恩門),原有甕城,雖這種設計是為戰爭用(有看投名狀就知),但此地沒有實際戰爭用處,只是作為象徵性。西門不小心拆太快,但日本把北門留著沒拆,當作道路端點,視覺中心。

此外或許城牆城門也有功能類似維也納的城牆設計,有通風、排水等優點,在歐洲會沿著城牆旁建設繞舊城區的新建築,例如法院、行政部門、藝術館等,一方面給予人民國家認同的形象,同時提供中產階級藝文休閒場所。

走到北門內,老師說兩旁巨大的鉚釘木門內有樓梯可到上面,但現代新做的地板把木門擋住了無法開,所以長久以來從沒人上去過,官員也擱著不管......

●台北郵局
台北郵局最早日本時代的木造建築已燒毀了,新建物沿著城牆蓋鋼筋混凝土建築,原是相同造型再現,後又往上增建。原本門口有五連拱,但現在敲掉了,原因不明(老師秀出一張已增建且五連拱尚未敲掉的照片)。表面原因是讓進出空間更順暢(這說法怪怪的),但暗黑版原因(XD)可能是防止遊民聚集。對於是否要恢復原本五連拱設計,是價值判斷了。

一個有趣的觀察:台北的建築要如何判斷是民間街道或公共建物?看騎樓,民間建物才有騎樓。而郵局是曖昧的,它是公家單位卻又與民間密切,因此沒有騎樓,卻有拱廊的設計。每個拱廊看出去,就都是一個歷史鏡頭(★)。

台北郵局的修復已是經典案例,由前輩漢寶德的漢光建築事務所負責修復工作,這其中牽涉到關鍵的問題是:古蹟修復應該到什麼程度?例如外牆他們把原有的手工磚全部"砍掉重練",換成機器製作的新磚重鋪;站在文史維護的立場會覺得是不是用高壓水柱清洗牆面,再進行修補即可?

●三井倉庫
過地下道,來到已顯破敗且一面完全被植物覆蓋的三井倉庫,凌老師說之前洪致文老師發現時狀況還沒這麼差。側邊可見窗戶是三井LOGO外框,這也是宣示其與政府的關係。

日本明治後四大財閥,其中的三井在台北設立製茶廠、樟腦廠,為其兩大最重要的產業,而且有趣的是原產地在未順服政府統治的三峽生蕃。三井架設高壓電網圈地,逼泰雅族投降,提供產業各項所需(原料、勞動力等)。然戰後三井沒有把土地歸還原住民高山族,而是給林務局,台北地區則很多產業就歸台鐵,也不知為什麼。其實從這裡就可明顯看見,三井和整個城市發展脈絡有密切關聯。

目前這一帶住戶都只有地上權,土地是台鐵的,未來面對開發要怎麼處理還不知道,但在會議中問起,都發局長顯然竟沒有思考過居民的問題,只說應該就是徵收。(扯!)

●台汽車站
我們只在對面遠望台汽車站,老師說形隨機能,台汽車站有扇形空間與列柱式設計。現在骨架都在,架構維持著,但表面更新後面目全非。新方案預計要有個下層廣場,弄"老街民俗村",可能把三井倉庫移放到這裡。

這時我們不禁質疑:看不見的手主導城市發展,多數人無法掌握,其實就是"黑箱",一切交付所謂專業者與技術官僚。這種過程,難道是民主社會的價值?而這只是個開端,這些計畫帶來的都是大面積的土地變化。

●大阪商船公司
來到一棟極不起眼的建築,原是大阪商船公司的建築。日本時代台日通航以船為大宗,且當時鋼筋混凝土有管制,因此商船公司能夠一口氣蓋三樓建築,表示很厲害。然而大約30年代蓋好,只用十幾年,1945之後被當成公路總局用了幾十年,直到2014才搬走。原先上面有個小塔樓,拆掉增建四樓,外表看不出來但其實構造不同。目前有規劃要復原小塔樓,然而這小塔樓只有照片,沒有施工設計圖。這樣做出的小塔樓是"假古蹟"嗎?的確是,這在文化資產辯證中是個有趣的問題。

●台北火車站
劉銘傳時代是第一代台北火車站,日本時代是第二代,野村一郎以穹頂作為端點地標(應該是指台博館吧),並放置技術官僚銅像。從照片上看當時建築風格顯得笨拙,那是30年代建築美學,正處於現代主義與古典相衝撞的尷尬時期。照片顯示當時車站一帶是三線道大馬路,若坐在人力車上,會看到兩旁種滿蒲葵,這是日本刻意營造的南洋首都風情。

台鐵非常喜歡國父紀念館那樣中國古代與現代風格結合的屋簷,但那是因為王大閎成功的設計。然而套用到台鐵建築就往往失敗,例如現在的台北車站。(XD)

老師提到本來車站前要蓋新的台鐵飯店,由王大閎等三位設計師首度合作,融入東方屏風概念的特殊建築。後來因台塑撤資不做了,所以沒有蓋成,改由新光三越蓋大樓。老師說有人認為這就是總督府放大六倍的造型,這蠻有意思的,似乎日本政權走了,百貨公司卻進駐,成為另一種形式的日本時代。

●館前路
館前路當時是"表町通",包含三井物產(土銀旁大廈)、勸業銀行(土銀展館)、華南銀行(合庫)、鐵道飯店(新光三越那邊)。許多家族例如林本源,因為與政府間的互利互換,專賣授權獲取龐大資產,在此也會建設地標建築。像是林本源製糖會社台北支店,直到二林事件遷走,由柴田(?)進駐。(這裡我沒聽清楚,只看到照片裡非常多汽車陳列,跟交通有關的公司,一時查不到)

由地圖看表町通的兩邊,雖是不同城市規劃(一邊是長條的街屋、店廓,另一邊是獨棟建築),卻在視覺上仿歐洲的透視感,是巧妙的對稱設計。老師說到這一區域密集發展,土地運用極大化,街屋保留難,但有時會看到設計師的巧思,例如沿用山牆設計運用在新建築上。(聽到這有點小小感動,我想這就是傳承文化記憶吧)

三井物產建築有個小祕密:中間有一段柱子距離寬些,上面有小塔樓,作為長立面的端點(可由台大醫院捷運站看到一點點突起)。這小塔樓比大阪商船公司那個小些,可說是見證了三井財閥的政商關係。

●台博館
最後我們來到台灣博物館,前面說過這是日本人很重視的與城市規劃相關的建築,形制上以希臘式的山牆與列柱(象徵知識)結合宗教圓頂(象徵權力)。因為台博館這個案例太成功,台灣現在所有大型展館通常都放在公園內(馬上可以想出一堆例子),這是歐美少見的。之後改朝換代,當局會在公園放涼亭,放偉人像,政權總試圖塑造空間形象。博物館對日本來說,是在台灣做為帝國的權力展示,有研究與教育功能;戰後由財團主導,則變成百貨公司呈現展示功能。

主講結束後講師退場,由主辦單位帶我們在台博館階梯進行互動時間,其中印象比較深刻是也曾做過導覽服務的街友卜派,他說起新光三越未蓋之前,公路路線還沒規劃的時期,那一代野雞車興盛;也說起不復存在的中華商場和天橋。接著提到國泰銀行以前曾是菊元百貨,那是台灣第一棟有電梯的百貨公司,若當初能保留維持著復古感覺,也許能與南部另一歷史悠久的百貨公司遙相呼應。這是他對城市乘載歷史記憶的想像。

不過互動時間實在拖太長,一場原本九點多該結束的活動,主辦單位幾個成員太High的持續反覆說著他自己在研究的大歷史(天哪那根本講不完啊是另一個大題目!),還有重覆重覆說著城市歷史記憶的重要,直到十點半我已經覺得太誇張了彷彿沒打算結束,雖然很感謝他們但還是先偷偷溜走掰!(第一次看到主辦單位不但不控制時間還無限延長的囧")

而我想這裡最重要的思索是,歷史如何影響我們的生存空間,而在城市的急遽變化中,我們又怎麼樣去留存記憶與觀看未來。


「搶救北北三」14張圖解說包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1619692611613958.1073741828.1619687688281117&type=3

(這是"搶救北北三"系列活動的第一場講座,據說之後還陸續會有其他講者的導覽或論壇,可以關注他們FB粉絲頁https://goo.gl/wNbu0B)

補充:

台北郵局原本的五連拱設計,蠻漂亮,且上頭未增建,比較矮些~
(照片取自數位典藏國家計劃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2f/ea/e2.html)

"每個拱廊看出去,就都是一個歷史鏡頭"
(照片取自洪致文老師的Blog http://cwhung.blogspot.tw/2015/09/blog-post_30.html)

當時車站一帶是三線道大馬路,若坐在人力車上,會看到兩旁種滿蒲葵,這是日本刻意營造的南洋首都風情。

(補充資料)
台灣博物隨身聽,凌宗魁老師在教育廣播電台受訪節目錄音
06/26臺博合奏曲- 臺博館凌宗魁談攝影資料中心
06/19活動狂想曲- 臺博館凌宗魁談北門歷史
http://203.64.188.59/program/?recordId=444&_sp=detail


(本篇筆記感謝凌宗魁老師本人發現並轉貼,所以再補充說明一下,其中幾段因為環境太吵聽不清,我所記片段瑣碎無法連貫,例如消防局城中分隊、華南銀行等等有幾處的解說,我就都略去不提了。老師本身資料相當豐沛,講述內容密度極高,疏漏是我的不足,敬請見諒 -2015/10/2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