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9日 星期五

◆ [公民不服從與文學]--吳明益

(2014/06/27)下班就趕緊跑啊跑去搭捷運,再從古亭站一路奔向師大還闖了個紅燈,念念不忘的是今天竟忘了帶筆記本啊囧,路上抽了兩張背面空白的廣告單(我太老實了應該多拿幾張,險些不夠...),總算在七點零五分老師已剛開始演講時進場,接下來我一邊拿出紙筆速記,一邊耗掉兩包面紙擦那似乎止不住的熱汗~~


這是第一次現場聽吳明益老師演講,以梭羅的文學與行動為主軸,延伸談許多歷史和文學上公民與政府的關係,文學家對於龐大壓迫力量的政府與社會的不公義,其思考、態度,與力量等等,老師很幽默又說了很多值得思索的東西呀。這裡簡單記一下結語:
1.人性的脆弱點在於:知識不會回頭,良知常受蒙蔽;
2.不服從的根柢:從知識與資訊的建立來抵抗;
3.另一種不服從:從政府拿資源反抗政府;
4.文學作為一種抵抗。

最後引述米蘭昆德拉等十幾位各國作家對於文學作為反抗的相關內容。演講結束後就看到不少人自動拿書去排隊啦(這是一個簽書會的概念XD)。我怕耽誤老師和其他人太多時間所以只帶了<浮光>一本,沒想到果然前面有人一次就帶了好多本給老師簽啊囧"。輪到我時,老師對我有印象啊敲開薰\^o^/!(老師很謙和都還跟每個讀者一直說謝謝)今天值得啦!

(P.S. 我懷疑照片中坐我前面的白髮翁就是吳晟老師,但不是很確定~~)

【公民不服從與文學 筆記】

"你腳下踏著的這塊土,如果你不覺得它比這世界上任何地方的土更甜潤,那麼我就認為你這個人毫無希望了。"-- Henry David Thoreau

良心的墓碑
法蘭克福的猶太人紀念館旁,每一個小石牌都是一位被害的猶太人

愛默生與梭羅 兩人亦師亦友之後又鬧翻
兩個太有才氣的人終究不能長久在一起
(岔題:有時候不是在教學生如何創作,而是教學生認清自己可能沒有創作的才能XD
談到之前抄襲論戰事件,詩人張德本的角色)

梭羅最注重的兩個主題:美墨戰爭與蓄奴問題

小故事:
梭羅曾因抗爭被抓,關了一天,愛默生去看他,問:"你怎麼會在這裡?"
梭羅反問:"你怎麼不在這裡?"
但這故事可能不是真的,因為這句子與情境太漂亮,完全是小說~~

就像張大春談<史記>,項羽烏江豪氣唱歌後自刎,旁邊將士也全都自殺...
...那麼項羽唱的歌是誰聽到而記下來了?難道是漁夫?
其實這可能是司馬遷形塑悲劇英雄的手法。

文學評論家認為梭羅的作品<湖濱散記>具有四種文學基型:
1.《天路歷程》(Pilgrim’s Progress)
英雄旅程的公式(想想魔戒吧XD):
平凡人->被召喚->拒絕接受->出發->啟蒙->情報(古早是水池畔,後來的就是酒吧)->危險->成功後回到現實

2.《魯賓遜漂流記》(Adventures of Robinson Crusoe)
但這部作品隱含西方馴化第三世界的觀點,評價並不正面

3.《格列佛遊記》(Gulliver’s Travels)
大小人國遊記之後還有兩篇,最後一篇有描述一種民族Yahoo,正是現在Yahoo公司的由來。
這是諷諭文學,避開政治壓力(小人國內的社會階級是以鞋跟高低決定)
中國有類似的諷諭作品就是<西遊記>

4.《賽恩伯理的自然史》(The Natural History of Selbourne)
懷特牧師寫信記錄他所看到的鳥類等等,台灣沒有翻譯

梭羅是先驗論者(以直覺瞭解事實,取得知識),他一周只看一次報紙(再多看會變笨XD),抗稅的理由是當時政府把很大一部分稅捐交給教會使用。不信上帝,臨終時人家問他願不願意與上帝和解,他說:我從未與祂吵過架,何來和解?

◎反對役於物的人生

"我看見青年人,我的市民同胞,他們的不幸是,生下地來就繼承了田地、廬舍、穀倉、牛羊和農具;得到它們倒是容易,捨棄它們可困難了。....我曾遇見過多少個可憐的、永生的靈魂啊,幾乎被壓死在生命的負擔下面,他們無法呼吸,他們在生命道上爬動"--梭羅

"等到農夫得到了他的房屋,他並沒有因此就更富,倒是更窮了,因為房屋佔有了他。......有一兩家,幾乎是希望了一輩子,要賣掉他們近郊的房屋,搬到鄉村去住,可是始終辦不到,只能等將來壽終正寢了,他才能恢複自由。"--梭羅

(吳明益:"等有錢再環遊世界,就不會有艷遇了~~" XD)

◎唯有實作挽救人生

"一個人造他自己的房屋,跟一頭飛鳥造巢,是同樣的合情合理。誰知道呢,如果世人都自己親手造他們自己住的房子,又簡單地老實地用食物養活了自己和一家人,那麼詩的才能一定會在全球發揚光大,就像那些飛禽,它們在這樣做的時候,歌聲唱遍了全球。"--梭羅

"如果活著,就讓我們從容地去做自己該做的事吧。......下定決心,我們要去過好每一天。我們為什麼要屈從,而去隨波逐流呢?當我們身處子午線的淺水邊,所謂午餐的可怕的急流與漩渦要將我們傾覆之時,千萬別驚慌失措。"--梭羅

(梭羅很多觀點當然是經不起邏輯考驗的)

<逃避主義Escapism> 立緒出版
談到地景的恐懼感,在童話裡的象徵意義,例如森林和海洋是恐怖的,穿過森林則代表一次成長
而迪士尼樂園則是最巨大的逃避象徵

美墨戰爭,美國以暴力立國,掠奪墨西哥大部分的土地
麥克摩爾<科倫拜校園殺人事件>
梭羅崇拜John Brown,而此人為了反蓄奴而殺地主,最後被處決

在美國對畜養黑奴的看法是隨著時間改變漸成南北對立
知識的傳播和生活方式的改變,會使社會的價值觀念改變

"政府之所以存在就表示:人民只想到自身的利益,所以很容易被政府掌控,甚至自願上當——不可否認,「政府」這種設計真的很高明。實際上,這個政府一直沒有什麼作為,只是不務正業,更樂得輕鬆:既沒有捍衛國家自由,也沒有解決西部問題,更不曾教育人民。美國人民固有的性格造就了眼前的一切,若非政府不時從中作梗,其實能做到的更多。有政府是權宜之計,這樣大家自掃門前雪就好,然而政府也因此更不會為人民著想。"--梭羅

"不是多數人的想法比較正確,也不是這樣對少數人最公平,而是多數人佔了「多數決」的優勢。不過,我們也不難理解,要是政府做事都是多數人說了算,正義就無所依歸。"--梭羅

◎法律未必正確
關於東華教學評鑑,與須文蔚對於規定的意見不同的例子
紅綠燈的例子
(吳:如果完全沒有車的地方是否要遵守紅綠燈?我認為是不必,但我們大多數人都已經被馴化,認為遵守是表現了公民水準)
惡法亦法,最早是蘇格拉底提出,所以最後自己也接受判決
耕者有其田,造成了農業衰敗。現在有機農業只佔台灣農業的0.5%(即使媒體報導得似乎很熱門),未來將是富人吃無毒食品,窮人吃有毒食品。

<湯姆叔叔的小屋>
林肯對作者Harriet Elisabeth Beecher Stowe說:你的作品引發了一場大戰
他們討論以暴力對抗國家暴力,是否違反道德公義,有很多的辯證。而我們把這點放在心上,會愈謹慎。
當時也有很多支持蓄奴的作品,而時間會留下好作品,其他與之對抗的小說則會死掉。(吳:龍應台也”曾經”是好作家XD)
爛批評自己會死,爛作品也是。所以自己看得比較開:如果有人批評你作品,那批評沒有道理,自己會消失;批評有道哩,那麼氣他做甚麼呢?是自己該檢討。
<湯>書內提出解決的方法是”宗教”,梭羅則不然,認為應該是”良知”,良知的觀點來自中國儒家。

<情與債>瑪格莉特愛特伍認為所有的故事都是情與債的關係。
“割闌尾行動”只會讓極右派變成極極右派
<浮士德>也是這種交換的關係
像吳育昇、蔡正元這種,根本不須理他,他們肯定是交換過的……XD

◎公民不服從是革命條件未完成的手段
◎有良知的公民反抗不義的政府
◎不提供火藥給不義的政府
◎不服從會在不義政府的統治下付出代價
“活在一個會無端監禁公民的政府底下,正義之士要待的地方就是監獄。”—梭羅
◎經歷過不公義的事,就對不公義的體制特別有感受(所以他同意學生可在學運現場體驗甚麼叫做國家暴力的壓迫)
野百合、歐洲六八學運
(台灣只要有人就有攤販、假掰也是一種過程XD詳情私訊我)

結語:
1.人性的脆弱點在於:知識不會回頭,良知常受蒙蔽;
(當你擁有越多知識,例如看了西蒙波娃的第二性,你就知道你能以女性主義觀點思考而無法回頭了,但很多無意識的歧視還是會有,例如會看不起外勞、看到遊民會繞開路,這是良心被蒙蔽的時刻,因此我們不要把”正義”掛在嘴上。)
2.不服從的根柢:從知識與資訊的建立來抵抗;
(<盲眼鐘錶匠>談演化;對各種專業議題如核能,只要知道一點,都比瞎了好)
3.另一種不服從:從政府拿資源反抗政府;
(拷秋勤、救國團)
4.文學作為一種抵抗。

梭羅:”說什麼天堂,你侮辱了大地。”

最後列舉作家們的話:米蘭昆德拉、奈波爾、穆勒、大江健三郎、阿蘭達蒂洛伊、奧罕帕慕克、閻連科、奧茲、柯慈、愛特伍、童妮莫里森、(不幸有個我漏掉了)、卡謬、E.O.威爾森

===================
有人提問說同一個文學可能會被兩面的解讀,怎麼判斷?
吳老師說從歷史上看,即使兩面的解讀也很難是會完全對立的,而且文學能搶奪詮釋權。舉例來說<醜小鴨>的故事,給人甚麼啟示呢?若說它其實是個同儕霸凌的故事(XD),可能就更被大家接受了....所以好的詮釋其實能替換掉比較不好的詮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