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0日 星期六

◆ 核電影[核能之國1]


(2015/07/24)跑去華山光點看了<核能之國1>,紀錄的是在311海嘯中首當其衝被迫撤離的雙葉町居民,進入收容所的生活。居民回憶那時,因為輻射不能再繼續搜救,也許有很多人因此失去被救援生還的可能。鎮長說到40年前的當初核電帶給這個貧窮的偏鄉發展的機會,因此有圖書館、體育場、就業機會等。然而榮景沒幾年,地方就因無力承擔公共設施的高額維護費而負債,為求獲得再次發展的經費,原本預定在2011年增建7、8號機,卻在此時發生災變,福島一號機的爆炸聲響傳入居民耳中......

在收容所四個月後,部分居民獲准回家拿東西,穿上防護衣,謹守各項嚴密規範,只能停留兩個小時。畫面上盡是奇特的地景,居民佇立在海嘯過後荒瘠沉默的廢墟、房間內莫名大量死去的蒼蠅、墓碑崩毀成亂石彷彿死亡的死亡,人們在其間取物、祭拜、被催促下匆匆離去。有個酪農沒有走,繼續餵養牛隻,面對不可能再賣出的一切,賭一口氣,與牛共同生活著。其他六個牧場則早已被棄守,滿是牛群早已腐爛模糊的屍骸。

鎮長說:世界上所有被驅趕的民族,都只能生活在黑暗角落,他不希望雙葉町就此消失,不希望後代子孫承受這樣的悲哀......

全國原子能什麼的協議會中,數個官員簡短發言就推說公務繁忙而離席,鎮長沉痛控訴政府對許多事的欺瞞迴避,且遲遲不願為災民做健康檢查。雙葉居民們因有家歸不得的煎熬,前往東京街頭抗爭,也批評在野黨沒有負起該有的監督責任。隨著時間過去,半數災民們陸續離開收容所,靠著一些補助金設法度日,但未來仍茫茫無依。最後鎮長談著,也許當核電廠進駐的那時,雙葉町就已受到汙染;犧牲了雙葉,使東京享受乾淨繁榮的經濟發展果實。


導演舩橋淳映後座談,也提到關於撤離20公里的標準,事實上日本政府訂的輻射標準是聯合國的20倍,這牽涉到賠償能力的問題。因此至今有許多在20公里外的居民都被忽視,政府告訴他們輻射在安全範圍以內,然而這些地區兒童罹癌率暴增,與輻射的分布圖是相關的,日本政府認為醫學上無法證明其相關性。畢竟,面對這樣巨大災難和核能工業的發展,人民的健康絕對不是政府的優先考量,這就是所謂"犧牲的系統"。



核電影2015主視覺,取自 http://zeronuke.gcaa.org.tw/filmfestival.php


胡慕情關於<核能之國>更詳實的背景介紹:
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37/article/310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