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7日 星期日

◆ 獨立漫畫出版的編輯工作--慢工出版黃珮珊主講

(2017/8/27)本周適逢漫畫課程休息,非常非常巧的是專做原創紀錄漫畫的慢工出版,今天在中山地下書街辦一場座談,於是我來了,獲益匪淺,也刺激自己對於正在繁星課程所學的漫畫專業技能做另一角度的思考。講者黃珮珊是慢工出版的社長兼編輯兼所有工作因為本公司只有一個人(校長兼撞鐘T_T),慢工出版所要做的是以真實故事、紀錄性質的原創漫畫,這一塊在台灣只有她一個人在做。在歐美國家這樣的書量不少,但如果做翻譯書,一方面比較沒有本地自己故事,一方面也比較是外國視角,甚至欠缺亞洲角度。她也提到出版社將於年底推出漫畫刊物《熱帶季風》,希望能累積十幾位作者的作品成書並尋求募資。


因此以一個原創漫畫編輯工作來說,第一件事是找作者,然後是找題目。畫畫的人通常沒有田野經驗,就可以從自己或父母的故事開始,跟作者討論如何把故事找出來。例如楊鈺琦的《工廠》雖然畫的是企鵝,但故事是自己母親的工作,然後向外拓展到後來的RCA、正在進行關於盲人主題的作品。出版除了前述的引進與原創,第三條路就是國際合作,《青空下的學堂》就是與印尼作者合作,雖然中間語言障礙造成很多工作上的煩惱XD。

商業日漫雖然主題極為多元,但風格只有一種,大眼、網點、效果線等等,被這一套固定的語言侷限住,對創作者是很可惜的事。因此在創作初期就跟作者一起把風格找出來;其實當畫畫的人不受限時,很快就能展現不同風格。

跟作者討論另一個非常重要的是敘事方式,這是故事的靈魂,有時也找其他專業的人進來參與討論。以《工廠》來說,同一個故事可以是批判式的,也可以由工人小孩角度切入。然而作者可能有疑慮是:現實事件可以有自己觀點嗎?這是當然的,故事要有角度、有個性,若只想把一大堆東西塞進去,資訊量太大,反而可能沒重點。而當作品出來,讀者能給有所回饋,讓作者調整方向繼續進步,同時讀者也能接受作者的不完美,這樣彼此才有機會成長。

圖像小說、紀錄漫畫,這一類作品台灣算是沒有(只有大辣偶有些類似的),很可惜;歐美國家已發展多年,主題可以非常嚴肅,甚至談戰爭議題。當然要創作這類作品,畫家本身提升寫作能力也很重要。

最後講者提到,與作者合作是快樂的,但獨立出版一人要做所有事情,包括印刷、行政、賣書等。賣書非常困難,沒有同類型的出版品,後來試著與其他非虛構的書籍聯展、與紀錄片影展合作、以及獨立出版聯盟的協助,並透過獨立書店直銷,如此才打到對的讀者,慢慢把讀者開發出來。同時自己也得透過臉書與講座進行各種宣傳活動,通常畫畫的作者都害羞,所以也得自己上場。

講者遊歷各國發現其實相對其他亞洲國家而言,台灣在文化上的發展是幸福的,港澳星馬都很羨慕台灣。至於文化補助這塊也是優於港澳星馬,而她自己一開始本來是抗拒補助的,認為為了爭取補助寫企劃,可能方向會被帶走,迷失自己。但後來覺得這是可以運用幫助自己走下去的資源。例如今年拿到一個補助案 就可以讓作者們到寮國和泰北實地做田野調查。當然走幾年如果還要靠補助,就表示自己做失敗了;慢工出版應該要能讓讀者養作品,把補助資源讓給別的需要的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