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9日 星期三

◆ 德意志系列2:德意志的自然想像--陳恒安主講

(2017/8/9)左岸文化德意志系列的第二堂,由具生科與自然史背景的成大歷史系副教授陳恒安談德意志的自然想像。內容有點短,但老師簡要的帶我們進入歷史時代的脈絡,以當時人們的眼睛觀察世界,反思我們慣常的知識體系,蠻有意思。

老師說起在德國讀書的經驗,那時太冷,冷到可以有空氣進入體內、進入肺部的感受,逼使人覺察自己的存在,彷彿激發出身體為了生存下去的動物性。無怪乎德國產生這麼多哲學家,因為此時此地,你就知道什麼叫「存在」,不用人教,就懂了哲學XD。


從弗里德里希畫作《孤獨的樹》,克斯廷畫作《放哨》談起,德國的格林童話《小紅帽》、《白雪公主》、《糖果屋》裡總是森林意象,生命力與危險,變成這個地區民族的文化記憶,在語言與故事裡飽含生活所累積下的文化象徵,居民是如此看待黑森林。那麼科學呢?

德國著名的自然科學家洪堡,有句名言:"The most dangerous worldviews are the worldviews of those who have never viewed the world."(最危險的世界觀就是你以為看到了全部的世界)。他在北美南部、中美的遊記,詳細描述自然史的方法與態度,影響後世博物學者甚鉅。當年觀測自然、體驗自然的方式,與今日相當不同,因為我們奠基於許多前人累積的知識之上,但我們也可能失去了很多。台灣關於洪堡有兩本書:《丈量世界》與《博物學家的自然創世紀》。

每個人都會受到時代思潮影響,我們都是時代的孩子。曾經那個時代,有啟蒙與浪漫的對比。「機械論」者認為可用力學原理去理解自然現象以及人本身,最終希望用機械製造生命;「生機論(活力論)」則認為某種力量牽引物質發展,把一切不懂都推給Vital Force。康德哲學(經驗論+範疇,使知識得以肯定)對比於浪漫主義哲學(追求整體 自然的精神面向 詩意的、哲學的、經濟的、國家的、自然的秩序),這也類似人對於社會的想像:一種是法理的,一種是黑社會的(家族式,上有精神領導)。

兩者的爭論也試圖透過實驗檢證。學者們破壞青蛙卵,發現只發育出未被破壞的那一半,被機械論者認為可當證明。然而也有人發現細胞切開後仍可各自長成,因此認為必有上層的東西在控制,結論偏向生機論。

當然除了機械論和生機論之外,當時許多人試圖走第三條路,例如有機論,強調部分與整體的關係;德國當時有人想把生殖、發育、演化一次解決,但畢竟科技有限而失敗。

洪堡本身是浪漫主義者,但不排斥測量實驗,也不像機械主義總化約問題。他不是尋求「自然的理性科學」,而是思考探究來自「作為自然整體」的經驗。洪堡的著作《Cosmos》書名源自亞里斯多德,字源對比於Chaos混亂,指的是秩序,用法則來描述宇宙,秩序包含了美、完整、和諧、數學。他認為應該透過感官,接近秩序(而我們是否失去太多感官經驗?)

老師說起自己在玉山上抓哺乳動物量的經驗測,突然有仁者樂山的頓悟XD,因為在如此大山的安靜中,能感受到某種包容。在測量中,就不會只是數字測量,見樹不見林 而是一種感受,如何把感覺具體化成可溝通的資訊,也是很重要的。《Cosmos》裡精緻的繪圖紀錄著中南美的山、其緯度、溫度與植物地理的關係,對洪堡來說這是一個整體。在今日我們科學分門別類下,可能就不一定會把這整體看做一件事。(其他有趣的是當時也有人以植物地理同樣概念,套用面相學、顱相學去理解人的分類,今日我們就無法接受其歧視意涵,且可能造成一些類似種族清洗的禍患。)

因此我們可思考「跨領域」或不用跨領域,但領域其實並不存在;感受的描述與量測,這兩件事應該要並存。從16、17世紀大學專業分工開始,使知識產生位階,人們有了分科之眼,於是今日網路鄉民常常愛「戰科系」,常有文組理組之爭。然而專業占掉的時間,會使你無法從另一個尺度看事情。最後老師引用他自己上生態學的課時,他們老師總會講的英國詩人John Donne的詩《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海明威《戰地鐘聲》書名也出於此詩)

(以下取自百度)

No man is an island,
Entire of itself.
Each is a piece of the continent,
A part of the main.
If a clod be washed away by the sea,
Europe is the less.
As well as if a promontory were.
As well as if a manner of thine own
Or of thine friend's were.
Each man's death diminishes me,
For I am involved in mankind.
Therefore, send not to know
For whom the bell tolls,
It tolls for thee.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可以自全
每個人都是大陸的一片
整體的一部分
如果海水沖掉一塊
歐洲就減小
如同一個海岬失掉一角
如同你的朋友或者你自己的領地失掉一塊
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損失
因為我是人類的一員
因此
不要問喪鐘為誰而鳴
它就為你敲響

QA互動時間,老師說起在十七世紀前人們沒有萬有引力概念,而是用土火風水四元素來想像、理解世界,藉以解釋南半球的人不會掉下去,這是用一套知識體系理解現象,也OK的。正如我們今天看新聞報導得知明天氣象,即使常常罵說報不準,也不會去擲筊,這成為文化生活的必需;但我們熟悉到不用反省,也可能有副作用。Cosmos表示質性與知識整合,當代理性知識盡可能排除主觀,甚至連他們做實驗的論文,都把實驗者本身抽離消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