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8日 星期六

◆ 很不科學的科學繪圖--繪圖師李政霖


(2020/01/18)很久沒聽講筆記了這日來台博聽繪圖師李政霖講科學繪圖。我有一本他繪製的《臺灣野鳥手繪圖鑑》(啊居然已絕版)。因為自己本身有在繪畫並接觸相關題材,所以前半段關於科學繪圖概念的講解,由於針對一般非本業的大眾,內容算是淺顯,我就不太筆記。然而後半部李政霖透過實作講解動物繪製,每個要點都是寶貴的知識經驗彙集,一方面很感動,一方面也確實體認描繪形似與精密之外,對所繪物事的深入了解,更是使繪畫表現能精準紮實且生動之道。


前半段概談了一些科學繪圖的意義與目的,像是科學資料通常難以消化理解,需轉化成讓人興趣的具體畫面;或是合併構圖解說,例如在一株植物上呈現蝴蝶各階段生命史、在一處環境平均呈現所有可能出現的鳥種等。有時畫家將觀念具象化,例如原子的模樣視覺化,絕對比薛丁格方程式讓人容易理解,雖然原子模樣的推測經過許多次的變化。或是以繪畫清晰呈現剖面,例如龍宮貝內部結構。

遠古時空背景例如恐龍就只能憑現有資料想像推測,像是目前透過印痕推測,認為暴龍或許只有背部有羽毛,而暴龍的特殊意義在於其演化途徑是由鱗片演化成羽毛,卻又演化回鱗片。迅猛龍其實很小隻,沒有電影這麼大,雖然沒有留下任何羽毛印痕,但現今所有畫家都將他們畫成羽毛覆體,是因為其骨頭化石上發現羽軸痕跡的鐵證。

接著談媒材。1.單色硬筆(代針筆)常用畫線與點畫,強調構造形狀;2.水彩是最常用,它能夠細膩寫實,卻又有媒材本身特性所能造成的浪漫寫意效果,有這兩種看似矛盾的特質;3.粉彩與色鉛筆無法太精細,畫起來有種朦朧美;4.壓克力與油彩這種不透明顏料,在細節收放的拿捏處理可以營造出身歷其境的視覺;5.數位繪畫,包含用素材合成、手繪、3D等;6.其他例如拼畫,用在幼教之類。

接下來進行實作。

1.錦蛇:
打草稿時可從脊椎決定蛇的姿態,曲線變化很重要,身體重疊的部分是蛇當作支點的地方。

2.台灣白魚:
魚的腹鰭是脊椎動物的腳的同源器官,長得位置越前方的是越後來才演化出來的,甚至會超過鰓蓋位置,這好比是人腳長到脖子去XD。
魚的辨識,鱗列數是重要特徵,所以絕對不能畫錯;而鱗片的畫法,第一排要畫在側線上,因為鱗片跟著側線走,其他就不會錯。老師說:「畫這麼多鱗片很恐怖嗎?不會,很療癒!XD」

3.石虎:
畫哺乳動物,脊椎比四肢更重要。背部有部分是以肩胛骨決定的,也要注意胸肌等,這些結構決定輪廓。四足動物的大腿肌肉很大,會附著到小腿。

4.紫嘯鶇:
畫鳥類的方式,主要是先幾何化,找參考點。
身體一個圈、頭部一個圈、初級飛羽做參考線,再畫中央尾羽;嘴喙代表頭的指向(其角度是特色,還有鳥類眼窩下緣幾乎接著嘴裂),再來定出腳的膝蓋(與人類相對應,鳥膝蓋位置其實在身體輪廓正中間唷!)
鳥類翅膀分層構造:先是飛羽,然後因為不讓羽軸外露所以有大覆羽、中覆羽、小覆羽。飛羽有初級飛羽、次級飛羽、三級飛羽,這會被壓縮到很小空間內,現在很多會把這部分略過,但如果能表現出來,就會很生動。

最後因為時間超過,只能快速講到圖鑑工作概況與野地實察。在《臺灣野鳥手繪圖鑑》裡比較特殊的是都會畫上實地風景,為什麼呢?老師說這真的一開始只是好玩而已,只是沒想到後來產生意義。例如大杓鷸的背景畫的是芳苑海邊,有蚵架、俗稱海牛的牛車。然而今日這海牛變成機器的車子,所載的蚵仔變成載運遊客。這很難說好或不好,只能說時代變遷讓他產生感慨。

最後印刷校稿時,專家們連續三天在印刷廠燒肝燒腦,因為鳥類辨識顏色的細微差異是絕不能輕忽的。

有聽眾問到說:繪圖的樣貌與真實畢竟不同怎麼辦?結果老師回答說:「壓力不要太大,人生已經夠苦了。XD」其實老師說科學繪圖畢竟有其要傳達的東西,要求科學準確之外當然並不是完美,或許你也可以說光影顏色就已經與真實不同,真實環境通常不會有水彩畫裡紫色的影子。但科學繪圖足以作為重要的參考依據,甚至相較於攝影常會受到現場光線角度影響,繪畫能更精準表現原貌。

※《繪自然:博物畫裡的臺灣》特展即將在台博展出,也有出一本專書

網路找到一篇李政霖訪談
https://www.fountain.org.tw/r/post/scientific-illustration-bird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