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09)颱風過後的悶熱下午,來到松菸閱樂書店聽吳明益老師新版《複眼人》講座,此時聽眾已塞滿現場,我擠進去站著一個空隙勉強筆記,汗竟還不住滴到破爛筆記本上XD。這次老師主題是談英國出版社即將出版的一本名為《文學仙境》(Literary Wonderlands)的書,內容是一份文學史上精彩的百本奇幻科幻文學書單,每本書有二到四頁的編輯撰述,而這個以西方角度所列的書單,僅收錄了兩本華文作品,即吳承恩《西遊記》以及吳明益《複眼人》。《複眼人》由石岱崙教授撰寫介紹,並放入這次新版的封面,與諸多奇幻文學大師並列,真是值得驕傲的光榮。
老師說起這本《文學仙境》書單,其實解決他一個寫作上的疑惑。在台灣,通常純文學與大眾文學是互相看不起的(看出版社的選集就很明顯XD),但看看西方的文學選集,連達爾文和梭羅都會收錄其中。而以這本書單為例,會把荷馬《奧德賽》和《冰與火之歌》放在一起,《哈利波特》與《百年孤寂》放在一起,就知道對於選編者而言,並沒有文學本位的問題。當然選編者還是以歐洲白人世界觀為主,亞洲作品相對就少,在西方的科幻奇幻脈絡下分為五大部分,老師就依序談其中令他印象深刻或影響他的作品及一些觀點,也像是帶大家遊歷一場精采的奇幻旅程。
一、古代神話與傳說(Ancient Myths and Legends)
史詩、寓言、騎士傳奇等。史詩常是接近神的人的冒險,即英雄故事(Edmund Spenser的《仙后》是兩河流域的史詩,大概已不容易找)。騎士傳奇總是男主角一定要殺一條龍,救公主,這在現代女性主義觀點大概較難接受,但基因學者道金斯解釋這是因精卵成本代價不同,導致女性對男性提出考驗的行為(眾人笑),老師說這看起來是有道理的,同樣模式也常反映在文學作品內。
烏托邦:人類有複雜的社群關係,哪一種社會型態最好?至今仍沒有答案,文學作品幾百年之前就有討論。Margaret Cavendish於1666年的《The Blazing World》,就已是科幻作品,有跨物種、跨性別等前衛思想。
《西遊記》的最大特色是中國最早的諷刺政治小說之一,有些陳述像是「木雕的文官、泥塑的武將」,讀者可用在大明,也可用在台灣XD。現代學者對西遊記的研究有差異化觀點,例如甚至有學者用佛洛伊德去分析西遊記,雖然這研究很有問題(XD)。佛洛伊德在現代科學領域被當成偽科學,但在人文學卻很蓬勃,甚至可說佛洛伊德是文學家。他的心理分析對文學來說是好工具,會讓讀小說的人得到全新感受。所以用他來解釋西遊記肯定是失敗的,但用西遊記反而能懂佛洛伊德;這就如同我們讀巴金的小說了解共產主義,才能懂盧卡奇,當然更別提沒幾個人能讀下去的《資本論》了。
二、科學與浪漫主義(Science and Romanticism,1700 –1920)
科幻小說提供情感經驗。倪匡說過:你要怎麼想像沒看過的顏色、沒聽過的聲音?或是在電波望遠鏡還不足以觀測時想像黑洞?詹宏志則說:「科幻」是不尋常的旅行。
《格列佛遊記》談的其實是殖民與探險,如何對待與你不同的人和國度,裡面包含各種文化命題。安徒生在丹麥地位如此之高,甚至他每天做些什麼事都被研究出來,但事實上他所寫的童話都不快樂,像是美人魚、醜小鴨、錫兵、賣火柴小女孩等,這些不快樂的故事寫在童話裡,蘊含人生真相,讓讀者有情感準備。
此時也越來越多懂科學的作家,例如寫出《平面世界》的想像;而《愛麗絲夢遊仙境》也有一派人用數學和物理解讀內容;《七信使》則本來是個數學問題,描述在王子探查國境邊界時,透過信使與皇城往返書信,隨著距離產生的時間落差過程,轉化為人文問題,「太美了!」老師說。(此時我想到類似的情況科幻故事中也常見,在遙遠星球間的無線電波通訊時間差即是如此。)
老師說起他學生時讀倪匡,內容邏輯荒謬,科學薄弱,但卻相當迷人。過去會被純文學的桂冠吸引,又覺得哪裡不對,自己真正喜歡的是這類作品。就如《金銀島》本來是一個父親為了說故事給孩子而畫了藏寶圖講故事,但那根本是專業繪製的地圖,作品就有了魅力。
H.G.威爾斯寫了《時間旅行》,而馬克吐溫《誤闖亞瑟王宮》也寫了從十九世紀回到過去的故事,這個穿越劇的主角一方面看不慣古代生活,一方面又從古代反思現代,作品的縱深因此變大。且馬克吐溫作品談到美國內戰問題,對美國現存制度和君主制都有反省批判,也是其作品迷人又有深度的部分。
《綠野仙蹤》長大後看其實是個悲傷的故事,你看那沒有心的機器人尋找一顆心;電影《第五元素》也是在尋找缺少的心,然而《第五元素》和卡通《神奇寶貝》,裡面的元素觀念都還是沿用亞里斯多德的分類法(老師說神奇寶貝居然不是用生物分類?XD)。很多外星人故事其實就是奧迪賽,只是把背景移到宇宙。
三、奇幻與通俗小說的黃金時代(Golden Age of Fantasy and Pulp Fiction,1920–1975)
以《泰山》聞名的巴勒斯,其作品《地底世界》也是相似概念,不論地底或非洲大陸,都是到異世界看異文化發展;另一本反烏托邦嚴肅文學《她鄉》是女性主義經典,描述一個只有女性自體繁衍的世界,闖入三個男性引發各種面向思考的故事。兩類作品,其實是一體兩面。
卡夫卡《城堡》和波赫士《巴別塔圖書館》,讀起來可能相當無趣(例如前者整本就在講測量員如何被阻止測量城堡),他們開啟純文學寫實主義(完全因果)改變的契機;即使現在有些文論家都會批評某些作品沒有「完全因果」,但我們看卡夫卡的《變形記》顯然就沒有因果,不會有人追究為什麼主角突然就變成甲蟲了。有人稱這是現代主義的魔幻寫實,跳脫因果的全新寫作邏輯。
史詩奇幻作品托爾金《魔戒》,實際上完全根植於斯堪地那維亞文化,所以即使創作奇幻小說也是有根據的。現在很多年輕作家寫奇幻小說,卻連人名都愛用魔戒風格或日本名,這是不對的。
好的科幻會比科學早走一步,例如因電流與神經傳導關聯性所啟發的瑪麗雪萊《科學怪人》。René Barjavel《不小心的旅遊者》則提出時空旅行新觀點:祖父悖論。時間旅行的悖論該怎麼處理?「命運的悲劇,就是無法改變命運」,許多作品就以此為槓桿寫作。例如《三國演義》蜀國危難之際諸葛亮壽命將盡,試圖擺法陣以延長壽命,卻因魏延闖入誤事,未能成功,並且用魏延之後的背叛,再次凸顯諸葛亮偉大。羅貫中這種寫法,讓人感到有一絲希望,也使命定的悲劇更被放大。
《The Moomins and the Great Flood》其實就是後來知名的動畫嚕嚕米,芬蘭作家Tove Jansson原著小說。這是從文化根源發展而成的典範,成為一種象徵性的,可以走向世界的力量。
四、新世界秩序(New World Order,1945 –1980)
許多作品都在談「如果...會怎樣」的政治寓言。艾西莫夫在一篇名為《轉圈圈》的作品裡提出機器人三大法則,也把推理與科幻結合;有些人說艾西莫夫想了很久才想出這些,但看他驚人的著作量,就知道很多東西在是在寫作中尋得的。在這裡老師說到他很多學生也去外面上寫作課,都說故事應該要怎麼設定,老師自己則反對這樣的想法:「不要去設定,邊做才會邊獲得答案。」以《華氏451度》為例,一個傾斜到科學的小說拉回到人文層面,在消滅紙本書的時代由人的記憶將經典傳承下去;火的光明造成黑暗,越黑暗的地方卻越光明。這故事根本是不合理的設定,卻非常美。
其他許多精彩作品:《索拉力星》(我們不需要其他世界,只需要一面鏡子)、《發條橘子》、《第五號屠宰場》等。勒瑰恩《地海》系列、菲利浦狄克《生化人能否夢見電子羊?》那是1970的想像,卻預知許多今日電腦世界的狀況;另外賽博朋克也是一個重要類型。
《佩羅德‧巴拉莫》、《百年孤寂》、《看不見的城市》這三本擺在一起。《佩羅德‧巴拉莫》是相當棒的作品,但在台灣賣得很差,馬奎斯說若非看了此書,他寫不出《百年孤寂》。閻連科稱這一類為「半因果」的作品。
(閻連科寫中國農民,不用余華的灑狗血寫法,是非常棒的小說家,但在香港書展演講時坦承自己已在走下坡。他說這一代作家都在走下坡,新一代卻沒接上。老師說聽閻連科談起這些,相當動人。)
五、電腦時代(The Computer Age,1981-)
這時期有很多作品都在談對於文明的深沉反省。川本三郎認為村上春樹的《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之前,寫的都是是少年追求,但當日本發生因立場不同而殺同學的事件,村上春樹體認到所謂的正義、那些語言,都是假的。知識青年說著一套語言,說著要傾聽貧民窟,其實充滿驕傲感;當你連同學立場不同都會攻擊,傾聽當然不是真的,是為了附加價值才去聽。因此之後村上春樹在《1Q84》冒險去處理日本的三大問題:教育、社會組織、宗教;有些類似的情形台灣也發生著。
在這裡,《複眼人》被與石黑一雄《別讓我走》、瑪格麗特愛特伍《使女的故事》、大衛米契爾《雲圖》歸為一類,都是非正統科幻,而是借科幻小說的殼反省社會問題。
導覽完這本《文學仙境》之後,老師談台灣科幻的一個可能性。他說台灣作家開出很多的路,但都不是他自己想走的路,他相信的是《華氏451度》、《綠野仙蹤》、《金銀島》這類作品。文學學者的視野有限,例如《蝶道》裡很多文章都投稿過沒被採用,評審若不懂這些自然知識,當然看不懂其中的隱喻,他也在思考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老師說起他正在進行的一些短篇,一篇是台灣鳥類專家因車禍而耳聾,失去聽鳥鳴的能力,卻夢想把鳥叫聲透過手語的邏輯表達出來;一篇寫海中只剩仿生黑鮪魚的故事,另一篇是科學家在樹冠層上的愛情故事。這樣的內容都需要許多知識支撐,例如他自己就必須去學習手語,目前台灣沒有這類的作品,「我不是因為有很多能量寫小說,而是寫小說會讓我能量變充足;此刻只有我能寫這些類型,我就必須寫。」老師這麼說。
最後互動時間,老師說到寫作一開始常會是模仿,例如波赫士的悖論語言、村上春樹的連感語言(把一堆不同感官串在一起)、莒哈絲的龜毛敘事(XD)。從「像誰」開始,走出自己一條路。當然讀某人作品就會被影響,這時可以一面讀村上,一面讀愛特伍,用兩個強度相當的作者互相對抗。然而寫作不要只寫給文學讀者看,出版界常會被評論者影響,但好作品會長存,少見有好評論長存,模仿則一定死亡。另外,中文小說修辭獨特,是全世界語言少見的,文學科系特別喜歡修辭,但許多西方優秀作品不見得有很美的修辭,因此老師建議在修辭上可以適度減少,不要著迷於美好的語言迷宮裡。
(一次簽一本,我舊版的複眼人還不曾簽過,這次先簽了新版啦!XD)
*****************
【Literary Wonderlands】完整目錄:
一、古代神話與傳說(Ancient Myths and Legends)
ANON The Epic of Gilgamesh
荷馬,《奧德賽》(Homer The Odyssey)
奧維德,《變形記》(Ovid Metamorphoses)
Ludovico Ariosto Orlando Furioso
Anon Beowulf
作者不詳,《一千零一夜》(Anon One Thousand and One Nights)
SNORRI STURLUSON The Prose Edda
但丁,《神曲》(DANTE ALIGHIERI The Divine Comedy)
SIR THOMAS MALORY Le Morte d’Arthur 36
湯瑪斯‧莫爾,《烏托邦》(THOMAS MORE Utopia)
EDMUND SPENSER The Faerie Queene
吳承恩,《西遊記》(WU CHENG’EN Monkey: Journey to the West)
TOMMASO CAMPANELLA The City of the Sun
莎士比亞,《暴風雨》(WILLIAM SHAKESPEARE The Tempest)
CYRANO DE BERGERAC Journey to the Moon
MARGARET CAVENDISH The Blazing World
ANON Mabinogion
二、科學與浪漫主義(Science and Romanticism,1700 –1920)
喬納森·斯威夫特,《格列佛遊記》(JONATHAN SWIFT Gulliver’s Travels)
LUDVIG HOLBERG Niels Klim’s Underground Travels
REVD CHARLES KINGSLEY The Water-Babies 64
路易絲‧卡羅,《愛莉絲夢遊仙境》(LEWIS CARROLL Alice in Wonderland)
朱爾‧凡爾納,《海底兩萬里》(JULES VERNE Twenty Thousand Leagues Under the Sea)
SAMUEL BUTLER Erewhon
理察‧華格納,《尼伯龍根的指環》(RICHARD WAGNER Der Ring Des Nibelungen)
史蒂文生,《金銀島》(R. L. STEVENSON Treasure Island)
愛德溫‧阿伯特‧阿伯特,《平面國》(EDWIN ABBOTT Flatland: Romance of Many Dimensions)
EDWARD BELLAMY Looking Backward
馬克‧吐溫,《誤闖亞瑟王宮》(MARK TWAIN A Connecticut Yankee in King Arthur’s Court)
威爾斯,《時間機器》(H. G. WELLS The Time Machine)
李曼‧法蘭克‧鮑姆,《綠野仙蹤》(L. FRANK BAUM The Wizard of Oz)
詹姆斯‧巴里,《小飛俠彼德潘》(J. M. Barrie Peter Pan in Kensington Gardens)
三、奇幻與通俗小說的黃金時代(Golden Age of Fantasy and Pulp Fiction,1920–1975)
亞瑟‧柯南‧道爾,《失落的世界》(ARTHUR CONAN DOYLE The Lost World)
EDGAR RICE BURROUGHS Pellucidar series
夏洛特.帕金斯.吉爾曼,《她鄉》(CHARLOTTE PERKINS GILMAN Herland)
薩米爾欽,《我們》(YEVGENY ZAMYATIN We)
H. P. LOVECRAFT The Cthulu Mythos
法蘭茲‧卡夫卡,《城堡》(FRANZ KAFKA The Castle)
阿道斯‧赫胥黎,《美麗新世界》(ALDOUS HUXLEY Brave New World)
羅伯特‧霍華德,《王者之劍》(ROBERT E. HOWARD Conan the Barbarian)
托爾金,《魔戒》,(J. R. R. TOLKIEN The Lord of the Rings)
波赫士,《巴別塔圖書館》(JORGE LUIS BORGES La Biblioteca de Babel)
AUSTIN TAPPAN WRIGHT Islandia
艾修伯里,《小王子》(ANTOINE DE SAINT-EXUPERY The Little Prince)
RENE BARJAVEL Le Voyageur Imprudent
TOVE JANSSON The Moomins and the Great Flood
四、新世界秩序(New World Order,1945 –1980)
MERVYN PEAKE Gormenghast
喬治‧歐威爾,《一九八四》(GEORGE ORWELL Nineteen Eighty-Four)
C.S.路易斯,《納尼亞傳奇》(C. S. LEWIS The Chronicles of Narnia)
艾西莫夫,《我,機器人》(ISAAC ASIMOV I, Robot)
雷‧布萊伯利,《華氏451度》(RAY BRADBURY Fahrenheit 451)
胡安‧魯佛,《佩羅德‧巴拉莫》(JUAN RULFO Pedro Paramo
艾因‧蘭德,《阿特拉斯聳聳肩》(AYN RAND Atlas Shrugged)
史坦尼斯勞‧萊姆,《索拉力星》(STANISLAW LEM Solaris)
安東尼‧伯吉斯,《發條橘子》(ANTHONY BURGESS A Clockwork Orange)
納博可夫,《幽冥的火》(VLADIMIR NABOKOV Pale Fire)
皮耶‧鮑爾,《人猿星球》(PIERRE BOULLE Planet of the Apes)
馬奎斯,《百年孤寂》(GABRIEL GARCIA MARQUEZ One Hundred Years of Solitude)
娥蘇拉‧勒瑰恩,《地海傳奇》(URSULA LE GUIN A Wizard of Earthsea)
菲利浦‧迪克,《生化人能否夢見電子羊?》(PHILIP K. DICK 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
PETER S. BEAGLE The Last Unicorn
馮內果,《第五號屠宰場》(KURT VONNEGUT Slaughterhouse-Five)
拉瑞‧尼文,《環形世界》(LARRY NIVEN Ringworld)
安潔拉‧卡特,《染血的房間》(ANGELA CARTER The Bloody Chamber)
卡爾維諾,《看不見的城市》(ITALO CALVINO Invisible Cities)
WILLIAM GOLDMAN The Princess Bride
SAMUEL DELANY Dahlgren
喬治‧培瑞克,《W或童年回憶》(GEORGES PEREC W or the Memory of Childhood)
OCTAVIA BUTLER Kindred
五、電腦時代(The Computer Age,1981-)
道格拉斯‧亞當斯,《銀河便車指南》(DOUGLAS ADAMS The Hitch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
泰瑞‧普萊契,《碟形世界》(TERRY PRATCHETT Discworld)
史帝芬‧金,《黑塔》(STEPHEN KING Dark Tower)
瑪格麗特‧愛特伍,《使女的故事》(MARGARET ATWOOD The Handmaid’s Tale)
IAIN M. BANKS The Culture
BERNADO ATXAGA Obabakoak
威廉‧吉布森,《神經漫遊者》(WILLIAM GIBSON Neuromancer)
阿蘭‧莫爾,《V怪客》(ALAN MOORE V for Vendetta)
尼爾‧蓋曼,《沙人》(NEIL GAIMAN Sandman)
NEAL STEPHENSON Snow Crash
LOIS LOWRY The Giver 256
喬治‧馬丁,《冰與火之歌》(GEORGE R. R. MARTIN Song of Ice and Fire)
菲力普‧普曼,《黑暗元素三部曲》(PHILIP PULLMAN His Dark Materials)
DAVID FOSTER WALLACE Infinite Jest
J.K.羅琳,《哈利波特─神祕的魔法石》(J. K. ROWLING Harry Potter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
CHINA MIEVILLE The Bas-Lag Universe Series
JASPER FFORDE The Eyre Affair
蘇珊娜‧克拉克,《英倫魔法師》(SUSANNA CLARKE Jonathan Strange and Mr Norrell)
大衛‧米契爾,《雲圖》(DAVID MITCHELL Cloud Atlas)
石黑一雄,《別讓我走》(KAZUO ISHIGURO Never Let Me Go)
柯奈莉亞.馮克,《墨水心三部曲》(CORNELIA FUNKE Inkheart Trilogy)
NGUGI WA THIONG'O The Wizard of the Crow
蘇珊‧柯林斯,《饑餓遊戲》(SUZANNE COLLINS The Hunger Games)
SERGEY LUKYANENKO Rough Draft
村上春樹,《1Q84》(HARUKI MURAKAMI 1Q84)
ANN LECKIE Ancillary Justice
吳明益,《複眼人》(WU MING-YI The Man with the Compound Eyes)
NNEDI OKORAFOR Lagoon
薩爾曼‧魯西迪,《2年8個月又28夜》(SALMAN RUSHDIE Two Years, Eight Months and Twenty-Eight Nights)
延伸閱讀:
吳明益老師談【Literary Wonderlands】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219459051420381&set=a.102466636452967.5841.100000688939773&type=3&theater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